题目
了解国情。寒假期间,济南市某中学同学分别沿图示三条路线进行地理考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填写以下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列举山脉 B 、 C 一线的地理意义。 邻国 A : ____ ;山脉 B : ____ ;河流 C : ____ (2) 同学们在汇总资料时发现三条旅行线路分别呈现了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要素的分布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地理要素 对应路线(序号) 分布规律 地势 ① 冬季南北相差大,南高北低 (3) 根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地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____ ,说明理由 ____ 。
答案: (1) 蒙古;秦岭 淮河 一月 0℃ 等温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 地理要素 对应路线(序号) 分布规律 ②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冬季)气温 ③ (3) 丙 海拔最高(或七月气温最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势、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分析区域地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读图可知,邻国 A 是蒙古,是内陆国家;山脉 B 是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河流 C 是淮河;秦岭 — 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一月 0℃ 等温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2) 线路 ② 是受地势影响,穿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线路 ① 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线路 ③ 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南北相差大,气温南高北低。 (3) 根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地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丙,理由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七月气温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