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 !” 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吗?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关实验: 步骤一 研究人员在某餐厅点了六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无菌采样。 步骤二 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测试人员进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 25 克作为样本再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 采集的样本都通过冷链运输(运输全程保持低温)到有关实验室,经过 48 小时的培养,统计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下表: 菜名 餐前(个 / 克) 餐后(个 / 克) 公筷组 非公筷组 凉拌黄瓜(凉菜) 14000 16000 45000 水果沙拉(凉菜) 2000 2800 4300 清炒芦笋(热菜) 30 30 530 烩三鲜(热菜) 140 90 3200 酱油蒸河虾(热菜) 15 1400 35000 甜豆炒火腿(热菜) 20 2100 110000 ( 1 )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 ( 2 )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 ________ 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 ( 3 )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 ________________ 。 ( 4 )请结合检测数据,另提出一个合理且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即可) 答案: 设置对照实验 非公筷 使用公筷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餐前凉菜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热菜与温度有关吗?(或餐后热菜中细菌数量增加的比例明显高于凉菜与温度有关吗?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 1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 2 )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 “ 非公筷组 ” 均比 “ 公筷组 ” 的细菌数量明显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公筷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 ( 3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4 )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 “ 公筷组 ” 均比 “ 非公筷组 ” 的细菌数量明显少;据此可知提出一个合理且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继续探究:餐前凉菜中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热菜与温度有关吗?(或餐后热菜中细菌数量增加的比例明显高于凉菜与温度有关吗?)。 【点睛】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