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方面。在2016年全国 “两会”期间,8位全国人大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提出了修改建议,认为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只讲保护、不讲利用;只讲被动保护,不讲积极利用,因此主张将《文物保护法》的名称改为《文物法》。 国务院2016年3月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将《文物保护法》的名称改为《文物法》”的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1)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塑造人生,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通过参观文物古迹,看到历史上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国民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展示国家文明大国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文物工作包含着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文物保护法》的名称只看到了文物工作的一个方面,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待文物工作。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文物保护法》的名称是一点论的具体体现,没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