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孔子学院”、“汉语热”辐射力日益广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实,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有关专家指出,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材料二: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与西医药同台竞技中,某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医药不科学、难验证,甚至因此持怀疑、抵制的态度。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药,并不等于中医药不科学。几千年来华夏子孙繁衍生息,中医药屡立奇功。近年来,随着西医药局限性凸显,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引起世界瞩目。 材料三: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理。(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6分)
答案:(1)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同一性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分) ②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有差别,这是斗争性,同时又要相互借鉴,在交流中求发展,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2分) (2)体现的认识论哲理: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医药由被怀疑、抵制到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体现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中屡立奇功,证明了其功效的不容置疑。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认识就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要不断深化和扩展认识。(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可得满分4分) (3)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分)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所学的原理(具体原理)分析对上述材料。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具体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或观点。答题时第一: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本题要求考生熟记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第二: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或观点联系起来,对本题而言理清“差别”是矛盾的斗争性,“和谐”是矛盾的同一性,“交流中求发展”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原理,把原理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论证。 (2)第二问要求运用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说明。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具体知识,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答题格式一般是“哲理+材料”。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认识论包括哪些哲理,然后认真分析材料,把材料和认识论相关哲理结合起来逐一分析。 (3)本题属原因类试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仔细审读材料可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三方面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注意教材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认识论、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大众传媒的作用等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