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类似于                                  (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                                  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                                  作为直接能源. (3)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                                  这样改造的依据是                                  . (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                                  . 答案:解:(1)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该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2)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 (3)因为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载体的协助,若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则应该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 (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则应该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 故答案为: (1)内质网、高尔基体    磷脂 (2)ATP (3)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     因为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载体的协助 (4)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