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名著阅读。 (1)读完《儒林外史》后,小瓯在钉钉群留言,请你回复。 留言一:《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4分) (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阅读笔记,帮他解惑。 留言二:还想读一本塑造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剌小说,小伙伴们有推荐吗? (2)下列作品中,你认为最适合推荐的是(    ) A.《世说新语》 B.《镜花缘》 C.《围城》 D.《格列佛游记》 答案:(1)小说主体部分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周进、匡超人等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谬举制度。在他们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怀艺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2)C 【解析】(1)周进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是个腐儒的典型,在中举之前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周进所受的种种屈辱做铺垫,揭示了欺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名无望。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作者借这两个人表达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充分揭露了它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摧残。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小说结尾,吴敬梓对士人形象做了新的探索一“市井四奇人”。季遐年写字、王太卖火筒、盖宽开茶馆、荆元做裁缝,但他们又分别精通琴棋书画,过着“又不贪人富贵,又不伺候人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快活日子。他们经济上自食其力,精神上任性自由、清醒独立;生活于市井但隐逸于琴棋书画;既不受名利束缚,又能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伸张。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通过对比来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而且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 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2)A.《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撰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不符;B 《镜花缘》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不符;C.《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相符D.《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齐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咽国的奇遇。与“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不符;故选C。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