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 ______ 的形式进行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理过程 ______ (填图中字母)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 (2)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 (3) 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 ______ 。 (4) 此图中,碳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______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5)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①______ ; ②______ 。
答案: (1) 二氧化碳 C (2)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甲 → 乙 → 丙 → 丁 (4)ABD (5) 大面积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 -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 ( 植物 ) 、消费者 ( 动物 ) 和分解者 ( 细菌、真菌 ) 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 初级消费者 → 次级消费 .......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 10% - 20%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观图可知,图中 A 是呼吸作用, B 是分解作用, C 是光合作用,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戊属于分解者。 (1)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 ( 生物 ) 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 C 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C 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2)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 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3) 观图可知,图中 A 是呼吸作用, B 是分解作用, C 是光合作用,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戊属于分解者。所以图中的食物链为甲 → 乙 → 丙 → 丁。 (4) 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所以图中碳回归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ABD 。 (5)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 - 氧平衡。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大面积植树造林,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