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病毒的化学成分,可将病毒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现提供相应宿主细胞、各种含放射性以及不含放射性的碱基等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某病毒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论是 DNA 型还是 RNA 型病毒,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都只有 6 种化合物 B .用 32 P 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 , 保温适当时间,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欲知该噬菌体类型,可用含放射性 T 或 U 的宿主细胞培养病毒并检测子代是否含放射性 D .同时用 32 P 与 35 S 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可以检测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
答案: D 【分析】 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 S 或 32 P 标记噬菌体 →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 1 )用 35 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 2 ) 32 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 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 DNA 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现测得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 ① 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 DNA 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 ② 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详解】 A 、无论 DNA 还是 RNA ,初步水解为相应的核苷酸,再进一步彻底水解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以及 4 种碱基,共有 6 种化合物, A 正确; B 、用 32 P 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且保温适当时间, 32 P 标记的核酸分子会进入宿主细胞,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B 正确; C 、欲知某噬菌体类型,可用分别含放射性 T 或 U 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以放射性 T 或 U 的原料合成自身遗传物质,检测子代是否含放射性,即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类型, C 正确; D 、同时用 32 P 与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无对照实验,不能检测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应分别用 32 P 或 35 S 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 D 错误。 故选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