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西安是历史名城,有十朝古都之称;成都是四川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三个地区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成为全国第四增长极,它必将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为驰道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觋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摘自《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唐朝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当代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却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中吟道:“蜀道易,易于履平地。”陕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打造西三角,关键是解决交通问题”。 材料三: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璐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 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是如何解决交通问题的?有何特点?    (2)西安在唐朝时称为          ;成都称为         。隋唐时期,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具有什么共同特点?“一五计划”期间,党和国家为解决“蜀道难”而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 材料四:2009年8月,随着惠普、富士通等大型电子企业在重庆风景秀丽的大学城落户,至此,成都、重庆、西安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4)请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城市发展为电子工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5)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随着兰渝、襄渝、成昆、渝怀等铁路及高速公路的建设,请你说明如今筑路已不再难的原因。 材料五: 表1:公路与铁路最大限制坡度表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表2:山区与平原修建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表 土石方 桥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区/平原 1.5—2 7—11 2.2—3 山区/丘陵 1以上 2—3 1.5    (6)根据材料五的数据,说明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 材料六:“要致富,先修路”,这是秦岭某地区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在西部大开发中形成的共识。为了发展交通事业,进行了“村村通”工程建设。山区特有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运出去了,资源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运了进来,满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兴办乡镇企业,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出路。在“村村通”建设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注:“村村通”就是农村中每个村庄都要修通柏油或水泥公路。    (7)当地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8)在“村村通”建设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10分) 答案: (1)如何解决:修驰道。特点:①道路以都城咸阳为中心;②辐射到所管辖地区(全国);③道路宽广,注重绿化。 (2)西安称长安;成都称益州。特点:都是商业都会。修筑了宝成铁路。 (3)四川交通闭塞,修成渝铁路后有利于政令畅通;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成渝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成渝铁路率先修成,可以提高新中国的声望。 (4)①附近有高等院校,科技水平高(或科技人才多);②有航空港、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③国家优惠的政策;④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5)①科技因素能克服地质地貌障碍等不利因素;②有雄厚的资金作保障 (6)①在山地(区)修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大;②山区修建公路比修建铁路成本较底、难度较小;③在山区修建公路比修建铁路限制较小;所以,一般是山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7)“村村通”工程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