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实验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潮湿 0 只 1 只 2 只 0 只 2 只 阴暗潮湿 10 只 9 只 8 只 10 只 8 只 实验装置: (1)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有 ______ 个,这是 ______ 原则,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该实验的问题是: ______ ? (2) 若全班有 10 组,应取 10 组数据的 ______ 值,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 ______ 。 (3) 若铁盘两侧中央各放 1 只鼠妇是否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______ 。为什么? ______ 。 (4) 该实验结论是: ______ 。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 ______ 。
答案: (1) 1 单一变量 光照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吗 (2) 平均 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3) 不能 数量太少,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4)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变量应该有 1 个,这是单一变量原则。根据表格中的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信息可知:有明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该实验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吗? (2)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若全班有 10 组,应取 10 组数据的取平均值。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3)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 1 只鼠妇,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 1 只鼠妇数量太少,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要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4) 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 1 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 9 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