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6 月 17 日,我国运载火箭将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以火箭为参照物,该飞船是 ______ 的;火箭工作时将 ______ 能转化为机械能;火箭 ______ 热机(选填 “属于”或“不属于”)。
It’s to turn your back on someone who is speaking to you.
A. impolite B. humorous C. serious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谁见过顽石发芽?谁见过石头拔节?昆明石林如此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C.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官,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材料反映出( )
①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③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I just came back from Shanghai Disneyland. Can you guess ______?
— I’ve no idea. But I’ve heard everything there is quite expensive.
A . how I came back home B . how many days I stayed there
C . when I came back home D . how much I paid for the Micky Mouse toy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姓”代表个体所属族群的血统源流,“名”则是个人的标号,用姓和名结合,就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传统文化中,直呼对方的名,尤其是对长辈,是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字”是成年之后,供平辈或属下称呼之用,以表尊重。古人取字的含义与名是有联系的。“号”是在名与字之外自取的较正式的别名,内容多是表达个人的志趣、品味。因此,古代文人喜欢用自己的名、字、号来命名自己的文集;有的还用自己的官名、籍贯名来命名自己的文集;而用“谥号”给文集命名就不是古代文人自己能做的事了,因为谥号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 . 依据所给上联内容,补写下联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醉翁亭上醉翁乐,百姓安居乐业;易安居里易安 ____ ,民众 ________ 。
A . ① 伤 ② 流离失所
B . ① 悲 ② 背井离乡
C . ① 伤 ② 卖儿卖女
D . ① 悲 ② 国破家亡
2 . 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家,解释他的文集命名的特点。
( 1 )李 白 《李太白集》
( 2 )柳宗元 《柳河东集》
( 3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 4 )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你选择的作家是 ______ , 他的文集是用 ________ 命名的。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这说明( )
A .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 .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C .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D .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019年3月23 日,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为亚欧互联互通建设、拓展“一带一路”全球合作增添新的动力。意大利成为首个签署这一协议的“七国集团”国家。至3月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这表明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③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越来越大
④“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xiù) 应和(hè) 诧异(chà) 精疲力竭(xiē)
B.掺杂(chān) 恶劣(lüè) 别墅(shù) 讳莫如深(huì)
C.邂逅(hòu) 憔悴(cuì) 贬谪(zhé) 赴汤蹈火(fù)
D.佚名(yì) 呵护(kē) 漂洗(piào) 言简意赅(gāi)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下列体现我们党这一原则的是( )
①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②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 ④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 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 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 “孩子”。
③ 那个 “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 27 岁,清瘦、文弱,眼神 悠悠淡淡 ,声音 细细微微 ,神情 羞羞涩涩 ,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 “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 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 “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 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 “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 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 “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 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 “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 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 “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 “ 蜇 ”了一下。
⑩ 在我心中,如此一坐, “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 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 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 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 “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 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 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 但同时我又明自,自律,让他们有一种 “时刻准备”的姿势。 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 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 ——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 2020 . 9 《青年文摘》)
1 . 选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 标题中 “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3 . 赏析第 ⑨ 段中 “蜇”字的表达效果。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 “ 蜇 ”了一下。
4 . 选文主要写 “坐姿”, ③④ 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 “孩子”的青涩?
5 . 下面对选文的鉴赏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 文中第 ③ 段描写那个 “孩子”时,连用三个叠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那“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样子。
B . 文中第 ⑥ 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 ⑦ 段中那 “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 . 文中第 ⑪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⑭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 . 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 ⑫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B.太阳在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太阳通过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