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  )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什么意义?
  2. (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的一条新路是什么?
  3. (3)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伟大构想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什么?
  5. (5) 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以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文明运动。尽管这场文明运动是面向西方的,但其底色却是中国的,改革的精神内核在于激发人的活力。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和国家是如何“激发人的活力”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将其按一定标准分成两类。
  3. (3) 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综上所述,你从中汲取到了什么历史智慧?
如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 . 土地改造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经过一年的辛苦劳动,实现了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培多的好收成。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香港、澳门回归并分别成立了特别行政区,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 . 完全独立 B . 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 . 由中、英、葡三国联合管理 D . 军事外交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元户”大体上是由农村的专业户和城镇的个体工商户构成。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农民通过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经商、打工等方式,使家庭年收入超过1万元;城镇居民通过经营个体生意使年收入超过1万元。在那个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年代,“万元户”就成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每个地方“万元户”并不是很多,因此“万元户”就成了当时富裕户的代名词。

材料二:在那个1公斤粮食2角钱,国家工作人员月工资20元的时代,能成为“万元户”确实了不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在逐步提高,“万元户”也就不再是最富裕的人家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万元户”的说法已演化成了“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的调侃。这一变化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更反映了人们对合理财富追求的肯定以及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万元户”都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万元户”?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万元户”不再是富裕户代名词的原因。
  3. (3) 上述材料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变迁?对此你有何感想?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 全境解放 B . 社会主义 C . 国家富强 D . 民族独立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 .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 . 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遭到批判和揪斗。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
A . 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 B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 . 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 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
A . 土地改革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5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       方针,促进了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

A . 求同存异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一国两制 D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深圳 D . 杭州
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_x0020_0

  1. (1)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 (2) 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哪个国家的侵占?
  3. (3) 为解决这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党和中央政府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4. (4) 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5. (5) 你对它们的回归有何感想?
我国农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基本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是你(   )

A . 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B . 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 C .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你 D . 已经能够合理使用耕地
中国四位老科学家出于对祖国未来的考虑,联合中央提出建议要求发展我国高科技,形成今天的(    )

A . “863”计划 B . 星火计划 C . “十五”计划 D . 海洋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