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下列哪些事件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

①抗美援朝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一五计划     ④土地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为什么属于农民?这一发明的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请举出一个属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并结合材料简述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二

时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粮食产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3642亿元1607亿元30477万吨343元
2007年246619亿元107367亿元50150万吨13786元

(3)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巩固了新生政权 B .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
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公社化 D . 大跃进运动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己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 . 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 . 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 . 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共识是(    )
A .   两岸承诺不动用武力实现统一 B . 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受限制 C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
2021年2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公职条例草案的修订内容,进一步明确“爱国者治港”的基本原则。此项原则是在完善哪一制度体系(    )
A .   港人治港 B . 一国两制 C . 和平统一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下边三幅图共同佐证了哪一历史事件?(    )

A . 三大改造 B . 土地改革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D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写道:中国外交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象征。这里所指的外交成果是(    )

A . 重返联合国 B . 中美建交 C . 中日建交 D . 乒乓外交
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 . 云南解放 B . 北平和平解放 C . 新疆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 . 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下图所示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

A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B . 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继文化大革命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严重失误。
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

A .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B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C . 20世纪60——70年代 D . 20世纪90年代
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一届全国人大 D . 中共八大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 D . 三大改造
下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 . 中国国力强大 B . 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 . 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D . 公社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