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法治:

初中 社会法治

7世纪前。日本贵族兼并土地,争战不休,社会上出现了“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人民开始了反抗,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改革。材料表明日本改革是为了(    )           
A . 缓和社会矛盾 B . 推翻幕府统治 C . 加强君主专制 D . 防止贵族争战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长江在不同河段地理特征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发展策略。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 发源地——保护植被 B . 上游——注重水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C . 中下游——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D . 下游——开发航运,注意防治灾害
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 .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 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 .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某村拟修建的文化礼堂和河滨公园分别位于该村东南部和西北部。该村东西宽1千米,南北长2千米,主干道从西向东穿过,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经该村。

读图1,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万亿元大关,比上年    增长。(   )
A . 80-6.9% B . 90-6.6% C . 90-7% D . 100-8.2%
2020 年 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9 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C . 北伐战争的胜利 D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

  1. (1)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主题?
  2. (2) 据图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乙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3. (3) 据图2、图3列表比较甲区域与乙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认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下列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

①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③火药的发明大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④这三种发明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转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公平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   )。

①国家出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②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

③环保部门要求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④教育部要求各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从蝗虫迁移所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蝗虫喜欢的环境是(   )
A . 温暖湿润 B . 高温多雨 C . 温暖干燥 D . 寒冷干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行为判析题(先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在答题卷空格中写上“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1. (1) 小宁认为形成“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气候差异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判断理由

  2. (2) 小王准备“长征”为主题的演讲,选取了遵义会议作为素材。

    判断理由

  3. (3) 某商场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重要的人脸信息。

    判断理由

  4. (4) 中国不仅向世界分享抗疫经验,还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国产疫苗。

    判断理由

  5. (5) 网友纷纷参与某众筹平台推出的“大病救助”项目,帮助病患解决医疗资金等问题。

    判断理由

下表是对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下列地区中与之相符的是(     )

海拔(米)

<200

1月平均气温(℃)

13-15

年降水量(毫米)

1500<

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A . 尼罗河三角洲 B . 东欧平原 C . 珠江三角洲 D . 亚马孙平原
某校八年级姚某因与同学产生误会,课堂上恶语相加,激动地撕破了对方的教科书将同学推倒在地,造成课堂一片混乱。对姚某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消极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会影响身心健康    ②要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

③未敬畏和珍爱他人的生命        ④个人利益不能凌驾在集体利益之上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某校开设拓展性课程《历史的变迁——政治制度的革新》,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

(图示梳理)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画了中外政治制度示意图。

  1. (1) 图A显示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 (2) 补充图B中①处内容,并写出图B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 (3) 史料实证:

    结论:政治制度的革新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关乎当时社会的发展。

    观点1:英国用“光荣革命”用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

    观点2:“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黄宗羲

    根据观点和相关史实,论证上述结论。

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
A .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 .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 . 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过程示意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③国务院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决定

④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域生态问题示意图,①和②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

A . 水体污染,地下河 B . 植被破坏,地上河 C . 洪涝灾害,地下河 D . 水土流失,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