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地热能,开发新能源
关于图示信息的正确判断是(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左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任务: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资料:下图为全球洋流分布局部示意图。
探究思考:
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演示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育观念转变 ③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④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红海、黑海、白海、黄海四个大海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黑、白、黄四海中,盐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什么?
(2)黑海与黄海相比,气候差异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黄、黑、白四海海水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海水温度高低差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四海中最不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分析回答
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根据下列材料,结台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11月29日6时: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势力继续向南扩张,未来两天,黄淮、江淮、江南至西南地区东部也将步东北、华北地区的后尘,加入到大风、降温天气的行列。不过,冷空气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夸天夜间到明天上午,盘踞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数日的大雾天气(提示:大陆地区的雾主要属于辐射雾,是在稳定的大气环境下水汽在近地面层冷疑而成的)将明显消散,因大雾而封闭的高速公路恢复通车,空气质量将逐步好转。因此,连续发布近一周的大雾蓝色预警今日解除。
材料二 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图
(1)此次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什么?描述图示时间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状况。(8分)
(2)试分析我国东部及西南地区秋冬季节多雾的原因(提示:从天气、时间、气温变化、气流状况等方面分析)及雾的危害。(12分)
图9为“某沿海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17-18题。
17.若该城市位于欧洲西部,则
A.地势低平、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该城市形成的优势条件
B.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C.各功能区为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空间结构模式为扇形模式
18.若该城市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则
A.地势北高南低
B.海防堤的作用可能是抵御风暴潮的袭击
C.沿岸海域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D.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图甲中的湖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风景秀丽,为著名旅游胜地。回答25-26题。
25.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26.图乙为一游客1月某日在湖边拍摄的日落照片,该游客所在的位置最可能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读“两区域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a b B.b c C.a c D.c d
24. 有关图中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b外侧海域均分布着宽广的大陆架
B. 甲、乙山脉图示地区都是东坡降水大于西坡
C. a、c沿岸有暖流经过,b、d沿岸有寒流经过
D. 甲、乙以东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5-10月
25. 关于丙丁两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丁两国的首都都是该国最大城市
B. 丙国出口羊毛、小麦和煤、铁矿石等农矿产品
C. 丙国中部平原地下水丰富,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水源
D. 丁国大量出口咖啡、蔗糖、石油、铁矿石等
时间 | 第五次 | 第六次 |
常住人口/万人 | 700.8428 | 1035.7938 |
男女性别比例 | 49.43:50.57 | 54.20:45.80 |
0-14岁人口比重/% | 8.50 | 9.84 |
15-64岁人口比重/% | 90.39 | 88.40 |
65岁及以上 | 1.11 | 1.76 |
【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64岁男性劳动年龄人口比女性劳动年龄人口( )
①增长速度慢 ②增长速度快 ③增长总量多 ④增长总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导致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城市人口政策变化 D.内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