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地理

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   )

A . 黄土高原——窑洞 B . 广东——“骑楼” C . 云贵高原——吊脚竹楼 D . 东北平原——蒙古包
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渔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1. (1) 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2. (2) 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3. (3) 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和普通大棚相比,“蓄水菜棚”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
    A . 热量和水源 B . 光照和水源 C . 热量和土壤 D . 光照和土壤
  2. (2) 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
    A . 回收利用污染物 B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 . 减少废弃物排放 D . 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陆地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
A . 各自孤立存在和发展 B . 互相联系、制约和渗透 C . 有一定的联系但无制约作用 D . 某一要素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下图为我国1998~2012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单位:公斤/十亩)、耕地面积(单位:亿亩)和化肥用量(单位:万吨)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1998~2012年,我国粮食(    )

    A . 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减小 B . 总产量逐年增多 C . 单位面积产量波动增长 D . 总产量不断减少
  2. (2)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2004年以后(    )

    A . 土壤的自然生产力下降 B . 水土流失减弱  C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 . 城市化减缓
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

      

    A . 风蚀作用 B . 水蚀作用 C . 沉积作用 D . 风化作用
  2. (2) 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 . 河流出山口 B . 平原边缘处  C . 狭长山谷底 D . 河流入海口    

台湾地区地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回答下题.

  1. (1) 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  )

    A . 2023年、2022年 B . 2024年、2025年 C . 2026年、2025年 D . 2024年、2022年
  2. (2) 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  )

    A . 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 B . 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大 C . 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 D .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 海拔高度 B . 大气环流 C . 海陆位置 D . 人类活动
  2. (2) 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
    A . 立春-惊蛰 B . 芒种-小暑 C . 白露-寒露 D . 大雪-小寒
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下图为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有关盐风化形成必要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溶性盐类物质 B . 含有孔隙的岩石 C . 坡度较陡的地势 D . 干湿交替的环境
  2. (2) 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现象。与甘肃酒泉相比,该区域红色砂岩形成的风化穴(   )
    A . 更大排列更密集 B . 更小排列更稀疏 C . 更大排列更稀疏 D . 更小排列更密集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
    A . 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B . 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 C . 重工业区、商贸区、轻工业区 D . 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
  2. (2) 图中住宅区的区位优势是(      )
    A . 土地价格低 B . 对外交通便利 C . 环境条件优 越 D . 位于城市中心区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分析,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    )

A . 回到M点 B . 在M点正西方 C . 在M点正东方 D . 在M点东南方
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判断该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 . 古冰川作用 B . 古岩浆活动 C . 流水侵蚀 D . 风力侵蚀
  2. (2) 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较大 B . 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C . 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岩 D . 雁荡山处于板块张裂处,地壳活动剧烈
鼓丘由基岩与周围的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型小丘。冰川前进时,底部冰砾泥翻过凸起的基岩后,搬运能力减弱,砾泥缓慢堆积而成。读某地鼓丘的景观图和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冰川的前进方向是(   )
    A . 东南方向 B . 西南方向 C . 东北方向 D . 西北方向
  2. (2)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 波德平原 B . 塔里木盆地 C . 内蒙古高原 D . 阿特拉斯山脉
下图为“1968—2017年黑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mm)”,读图,回答小题。

  1. (1)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968年以来,黑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B . 1968年以来,黑龙江省降水量最少的10年是1991年—2000年 C . 2008年,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值 D . 2008年,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
  2. (2) 2008年黑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黑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 B . 夏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 C . 夏季,副高脊线在28°N—30°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 D . 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雪天气较往年多
  3. (3) 图中降水变化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 . 农业不合理的灌溉 C . 气温的年际变化大 D . 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该市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已经越来越少,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下图为大同市矿业城市生命周期。

  1. (1) 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市目前处于哪个时期?
  2. (2) 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较鲁尔区较欠缺的条件有哪些?
  3. (3) 为了避免大同市城市经济进入衰退期,应该借鉴德国鲁尔区哪些整治经验?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1)。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 l )读图1 ,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

材料二:世界半球图(图2 )

( 2 )读图2 ,简析北极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

 ( 3 )图中A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出现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请说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措施,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清激的海水、明媚的阳光、松软的沙滩,使巴厘岛成为旅游者的梦幻天堂。
( 4
)巴厘岛与图中B 地区同为海滨旅游胜地,属同一气候类型,比较两地气候成因的差异,并简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巴厘岛旅游资源的影响。

材料三:2007 12 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厘岛路线图”,它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
   
北京侣导的“绿色奥运”,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侯文化的典范。奥运场馆大量安置太阳能集热器,为运动员捉供洗浴热水;奥林匹克公园增加了森林和水面面积;实现老城区3 万户平房的电采暖;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严把能耗增长源头… …
( 5
)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4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              

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

9.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拉萨

读青海省图(图20),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对比说明甲乙两地形区农业类型差异及其主要成因。(5分)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首批的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主体位于柴达木盆地。

2)说出柴达木盆地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5分)

右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R1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实线表示等高线,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0    B.16    C.45   D.8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