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南亚相关资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南亚地区西南季风风向和到达日期与湿润月份数分布图
材料二: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非核心的IT(信息技术)业务或者务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
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服务外包的国家,它领导了2010年全球55%的近岸服务外包以及主要的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出现了一批例如班加罗尔为代表的世界性的IT服务外包的基地等。
读图,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夏季风 ②冬季风 ③洋流 ④地形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地貌灾害 ③生物灾害 ④海洋灾害 ⑤地面沉降灾害
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的多种方式中,最为严重的是 ( )
A.樵采 B.营造宫殿 C.过渡放牧 D.毁林开荒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小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小题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本题包括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 【海洋地理】图18 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
定,①处海域属于 ▲ 。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 ▲ 。海上航行、海底隧道
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
类型是 ▲ 。(3 分)
(2)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处,原因主要是 ▲ 。(2 分)
(3)2011 年12 月18 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 ▲ 。(2 分)
a. 天气严寒 b. 台风影响
c. 海浪和海冰冲击d. 海水污染严重
(4)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 ▲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3 分)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长江口的崇明岛的形成
C.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14、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材料一:中新网2007年10月8日电:随着第25个黄金周落幕,内地再掀对“黄金周”的存废争议。香港《文汇报》报道,从“黄金周”实施9年来持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见,长假对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当国人的休假日高度集中到同一时段,旅游景点和相关公共设施的“超负荷”以及随之衍生的连串问题也开始凸显,社会上改革“黄金周”的呼声日高。
材料二: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成一个令人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期间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
材料三:九寨沟和三亚客流量季节分布曲线。
(1)九寨沟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 景观和独特的 风情及他们的传统文化。
(2)旅游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满为患,超过了其环境承载量。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措施有 。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旅游、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共同工作目标。有关九寨沟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的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闭景区内的宾馆饭店,执行“沟内游,沟外住”
B.在景区内多移植世界各地奇花异草,形成新的生态景观
C.进行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
D.停止生态旅游区的对外开放,促使生态环境的恢复
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2分)
(2)图中各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点是________。(2分)
(3)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4分)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4分)
读“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B.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少
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降水主要来源于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台风 D.盛行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