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署名权 ②获得报酬权 ③修改权 ④使用权
①哲学两个基本派别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②对自然灾害的反思是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不同的世界观会产生不同对待问题的方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共同富裕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但还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积极配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的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村级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创新。
①该遗址佐证了我国迈入文明时代 ②奴隶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城市被看作是国家产生的重要象征 ④社会分工是古城建成的重要原因
①两者都承认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②前者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后者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
③前者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后者认为意识是本原的
④前者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后者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应该通过科学理论来验证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准确认识转基因食品
③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④转基因问题会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最终得到解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为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政府采取了包括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农副产品供应、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加强监测预警、市场价格监管等在内的15条价格调控监管措施。
⑴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稳定物价的依据。
材料二:“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这是被誉为“雷锋传人”郭明义的经典语录。
⑵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郭明义的价值选择。
材料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十二五”时期,我国确立了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⑶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合理性。
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说明 ( )
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② 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
③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④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给企业松绑,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从给钱、给项目、给政策不好使了到市场主体呼吁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归其位,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的原因。
(3)综合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如何适应新常态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如下图所示,当居民收入水平处于A点时,政府要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内需,可以( )
①鼓励企业创新,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
③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④引导科学消费,促使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迄今为止国家赋予文化产业的最高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硬实力”,文化已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产业形态。
材料二:实现“富民强市”、构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市提出的战略目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软实力变成硬支撑,让洛阳650余万群众衣食丰足,迈向文化小康,市委的决策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和期盼。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洛阳市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意义。
2013年6月6日《中国城市雕塑邀请展》在深圳隆重举办。雕塑,让城市更美好。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希腊的雅典娜神像等,他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
③蕴涵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B.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清魏源曾指出: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古。这启示我们( )
①要否定权威,否定理论
②要打破一切规章与规则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偏离目标问题,我国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①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同一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不同
③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 ④坚持了重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