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基因重组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 生物的过度繁殖,导致变异的发生
D.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
B.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来实现的
下列有关事项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某些生物称作二倍体的原因是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D.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而不是23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的原因是,X与Y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 .若X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神经元Y上并没有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 ,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 .
(3)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的;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X细胞后分离出X细胞,将其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再将其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 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抗体
D.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如下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 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下列对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程中 |
| B. | 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
| C. |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
| D. | 培养至10代以后的传代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 】
(2)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 (填标号),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可以用 (填标号)表示。
(3)白细胞吞噬病原体要依赖它膜结构的 特点;不同植物吸收同一矿质离子的量不同,是由于细胞膜上某种 (填标号)数量不同。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 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砖红色
C. 碘液;蓝色
D. 双缩脲试剂;紫色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
| A. | 基本相等 | B. |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
| C. |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D. | 不确定 |
“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含死的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内氧气充足,甲、乙两烧杯内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较长时间后,甲的液面下降,乙保持不变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8.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所有细胞都能合成酶,其合成一定受其基因的控制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0.4和0.6 B.2.5和1 C.0.6和1 D.0.6和0.4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 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① | 能生长 | 能生长 |
② | 能生长 | 不能生长 |
③ | 不能生长 | 能生长 |
| A. | ①是 c;②是 a;③是 b | B. | ①是 c;②是 b;③是 a |
| C. | ①是 a 和 b;②是 b;③是 a | D. | ①是 a 和 b;②是 a;③是 b |
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 h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C. 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从基因型看,该动物是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