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在致总理衙门的信中提出了“当图仿制轮船,庶为海疆长久之计”的意见。1864年,他在杭州觅匠仿制小轮船,尝试将制船御辱的思想变为行动。1866年,他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设厂造船,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设局造船则“漕运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缓解),海关之税旺”。随即,清政府批准他创办福州船政局。
——摘编自胡晓,何东《法国与福州船政局》
材料二 85年前,一群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的中国人,终于在这里歇住脚,思考并讨论仗要怎么打、路往何方走,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就是在这里,年轻的中国扔掉“洋拐杖”,喊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也是在这里……革命航船开始拨正航向。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1)
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与哪—口号相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批准创办福州船政局的原因。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扔掉‘洋拐杖’”指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4)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在民族处于历史的紧要关头时,我们要作出怎样的选择?
答案: “自强”。巩固海防;抵御外侮;转运漕粮;拓展商业;缓解商民之困。
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要选择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路;道路的选择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要摒弃个人恩怨,选择有益于社会进步的道路;要有家国情怀,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