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历史与社会
题目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把戴了几千年的皇冠打落在地,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龙椅被撤走了,称帝、复辟的倒行逆施为世人所唾弃,“洋人的朝廷”被推翻了,殖民者再难找到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 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 .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C . 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 .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与社会 试题推荐
历史与社会 试卷推荐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十校返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县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 人文地理期末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
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检测试卷(二)(适用于浙江部分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历社部分)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试卷
浙江省嵊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最近更新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处死了专制国王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度 C
如图13,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向里,其边界是半径为R的圆。AB为圆的一直径。在A点有一粒子源向圆平面内的各个方
(2分)(2015•广元)若某家庭使用功率为2000W,容积为100L的电热水器,加满水后,把初温是10℃M 的水加热到
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
某种汽车的购车费用是10万元,每年使用的保险费、养路费、汽油费共约为万元,年维修费用第一年是万元,第二年是万元,第三年是
Breaking Bad Eating -HabitsHave you heard the expression You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
函数的部分图像如图,则= 。
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河流东多西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
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 ;
当a>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象为
在化学变化中,会发生变化的是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质量数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证。 (1)电镀时,用镀层金属作阳极的作用是______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晖 借鉴 陨落 B.灰烬 侮辱 辩护 C.栖息 风骚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溶液呈
下列学习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金属小刀片 B.塑料笔杆 C.木制刻度尺 D.绘图橡皮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