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64年,曼彻斯特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1830年,建成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1885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根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材料二: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分公司;随后比利时、荷兰、瑞典相继在广州设办事机构1757年,乾隆帝下诏,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交易19世纪初,欧洲人在广州创办《广州纪事》、《广州市场行情》、《英华年鉴》、《中国商贸指南》、《中国丛报》等期刊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变化:由镇发展为市;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对外交通极大改善(修建了铁路、开凿了通海运河)。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进取和创新的文化环境(发明机器、政府保护专利);对外贸易的发展。 特点:是18、19世纪初外国人在中国活动的中心;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西方开放的城市、且城市发展融进了不少西方元素;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原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这样广州成为鸦片战争前外国人的活动中心;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广州在对外开放中西方文明不断进入;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兴办,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