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扁鹊三兄弟》,完成练习。
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魏王大悟。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大多数人只着眼着当下,很少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当下对未来的影响。
(1)
用简洁的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各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三兄弟的医术。
大哥,二哥,扁鹊
(3)
魏王是一个国家的管理者,你觉得他“大悟”,会悟出什么治国大策?
(4)
你怎么理解“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的意思?并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谈谈。
(5)
你认同“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观点吗?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的人,你怎么看?
答案: 本文叙述了扁鹊和魏文王讲述自己三兄弟在病人的病不同程度时治疗而导致名声大小不同的事。
【1】事前控制【2】事中控制【3】事后控制
魏王是一个国家的管理者,他大悟后,我觉得他在治国上,会更加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会更看中那些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并把小事做好的人。而不会只把眼光放在那些出尽风头,看起来有大本领的人身上。
我是这样理解的: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控制好了,就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对大家都好,而发生时去控制,问题还不是太大,也还是努力下可以解决好的;而事后再去控制,事情已经严重了,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花费更大的成本,最后虽然弥补或者挽救了,对人对事都是损耗很大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看到事情发展的苗头就制止它,这样才是最省时省力的聪明人。在学习上,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我就跳过了,后来,在其它练习里,我又有几道题不会做,自己怕了。幸亏爸爸及时发现,他教育我说,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就该马上弄懂它,不然会越来越多的问题堆积到一起,慢慢地,我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哪怕后面请最高明的名师来教我们,也难于补救了。
我认同该观点,我认为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才寻求弥补的人的生活是比较冒险的,他们总把自己置于比较危险的境地,这样生活风险太高了。我希望他们能防微杜渐,踏踏实实生活,毕竟平平安安,平平淡淡才是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