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庄宗已郊 , 遂立刘氏为皇后。崇韬累表自陈,请依唐旧制,还枢密使于内臣,而并辞镇阳。优诏不允。崇韬又曰:“臣从陛下军朝城,定计破梁,陛下抚臣背而约曰:‘事了,与卿一镇。’今天下一家,俊贤并进,臣惫矣,愿乞身如约。”庄宗召崇韬谓曰:“朝城之约,许卿一镇,不许卿去。欲舍朕,安之乎?”崇韬因建天下利害二十五事,施行之。明年征蜀,议择大将。时明宗为总管,当行。而崇韬以谗见危,思立大功为自安之计,乃曰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庄宗曰:“继岌,小子,岂任大事?必为我择其副。”崇韬未及言,庄宗曰:“吾得之矣,无以易卿也。”乃以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曰:“王有破蜀功,师旋,必为太子,俟主上千秋万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延嗣还,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曰:“人言蜀天下之富国也,所得止于此邪?”延嗣因言蜀之宝货皆入崇韬,且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崇韬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见杀。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
B . 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
C . 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
D . 契丹为患北边/非总管不可御/魏王继岌/国之储副/而大功未立/且亲王为元帅/唐故事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练使,唐朝时期主要掌管教习士兵的武官,属于节度使下属职位。
B . 郊指郊祭,为祭祀天地日月的活动,冬至祭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
C . 矫诏指诈称帝王的诏书,或伪造、假托、假传刑部的命令。文中指前者。
D . 籍没指登记财物加以没收,也就是罚没家产人官,是一种较重的处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崇韬善于理政,颇受皇帝赏识。郭崇韬跟从皇帝立下战功,想辞去官职,却不被允许;他所陈述关系天下利害的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 . 郭崇韬擅长治军,屡任重要军职。唐庄宗即位以后,郭崇韬担任了兵部尚书;后来又出任招讨使,军政方面的大事都由郭崇韬来决定。
C . 郭崇韬军功卓著,受到庄宗猜忌。郭崇韬破蜀立下大功,行为不收敛,惹怒唐庄宗;唐庄宗派宦官马彦珪到蜀地监视郭崇韬的动向。
D . 郭崇韬遭受诬陷,引来杀身之祸。郭崇韬曾因受到诬告而处境危险,后来又因未去郊外迎接前来慰劳的宦官向延嗣,最终被陷害致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崇韬累表自陈,请依唐旧制,还枢密使于内臣,而并辞镇阳。
②李从袭等见崇韬专任军事,心已不平,及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
答案: D
C
C
①郭崇韬多次上书自陈己见,请求依照唐的旧例,把枢密使的职务交还给内臣,而一同辞去镇阳的官职。②李从袭等人眼见郭崇韬独揽军权,心中已很不满,听到他这样说,都切齿痛恨他,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