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内的英德海(内流湖)1万年前面积达21.7km2 , 至1990年完全干涸。湖区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为246mm,盛行西北风。植被和土壤粒度(土壤粒大小)从干涸湖盆底部到顶部存在垂直分异,湖盆东西两侧也有明显差异(图),植被与土壤粒度相互影响。
(1)
推测该湖盆底部地表物质的组成特征。
(2)
从该湖盆中下部东侧或西侧中任选一侧为例,说明植被与土壤粒度相互作用的机制。
(3)
从风力侵蚀角度,分别解释该湖盆东西两侧土壤粒度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的原因。
答案: 以松散的沙质沉积物为主;多盐碱(结壳);土壤发育不良,粒度较大。
西侧植被发育较好,拦截(风沙流、坡面径流中的)土壤细颗粒物质,导致土壤平均粒度变小;植被枯落物改良土壤结构,加快土壤发育,促进细颗粒的形成;土壤平均粒度小,保水、保肥能力强,利于植被生长。(或东侧植被发育较差,削弱风速、拦截坡面径流的能力弱,细颗粒被侵蚀,导致土壤平均粒度变大;枯落物相对较少,土壤发育缓慢,颗粒较粗;土壤平均粒度大,保水、保肥能力差,不利于植被生长。)
湖盆西侧顶部处于盛行风上风向,强劲的西北风吹蚀西侧地表的细颗粒物质,而粗颗粒物质残留;西侧中下部接受地下水补给,植被发育较好,削弱风速,风力侵蚀作用较弱,能促进成土,土壤颗粒较细;湖盆东侧中下部植被生长条件较差,风蚀较强,土壤颗粒较粗;东侧顶部越过湖盆的气流重新贴近地面,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侵蚀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