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短文(一)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俗称“大气保温效应”。来自太阳的热量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到达地球外空间,然后穿越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这些短波辐射热量后升温,升温后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气释放长波辐射热量,这些长波热量很容易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升高,这种增温效应类似于栽培植物的玻璃温室,故此得名“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及臭氧组成。它们能够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长波辐射热量,把热量暂时保存起来,就像给地球穿上了一件保暖羽绒服。其实,这些温室气体早就存在于大气层中,温室效应也早就存在了,科学家们把这种最原始的温室效应称为“天然的温室效应”。假若地球上没有这种天然的温室效应,地球上的季节温差和昼夜温差就,会很大,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而是十分寒冷的-18℃。如果地球,上的温度如此低,人类是不适宜生存的,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的科学家们又会把温室效应当作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呢?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结果造成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日益增强,科学家们把这种人为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称为“增强的温室效应”。随着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平均气温也必将逐年升高,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是如何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的呢?人类进入工业化以后,大量开采使用地下矿物能源。近30年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每年大约释放50亿吨二氧化碳。此外原始森林树木被大量砍伐当作燃料焚烧。每平方米的森林可以吸收1.5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温室效应。而砍伐树木则把原本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库”破坏性地变成了一个大气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大气中甲烷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和草食动物的肠道、粪便、沼泽湿洼地、淹水稻田、化石燃料燃烧等都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来源。此外,人类在开采天然气和煤炭时,也会向大气中排放甲烷;大气中一氧化二氮的增加主要是农田化学氮肥的投入和动物排泄物数量的增加导致,也与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量焚烧的增加有关系。
国际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人类一直维持现在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如果全球气温升高4℃,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将会面临危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但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努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尽最大努力挽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和我们人类自己。
(1)
读第一小节,看懂右边的地球温室效应示意图,然后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① 地球 ②温室气体 ③长波辐射 ④短波辐射 ⑤大气层
(2)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温室效应”。( )
② 大量饲养奶牛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 )
③ 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到210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4℃。( )
(3)
平时你从新闻中听到的哪个信息与温室效应关系密切?( )
A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 . 减少碳排放
C . 大力发展教育
(4)
如何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请结合本文的内容给有关部门提三点建议。
答案: 左上角 ⑤ ;左下角 ④ ;(1) ① ;右上角 ② ;右中间 ③
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
B
给环保部门提出建议:(1)禁止乱砍乱伐树木;(2) 选购“无磷”洗涤剂,减少污染;(3)减少农田化学氮肥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