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外阅读
《西游记》(节选)
(一)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咭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二)
①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 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②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③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④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詁(zhān)言詁语 , 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⑤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
联系上下文猜测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
下流无耻:
詁言詁语:
(2)
上面两段选文,分别选自《西游记》中( )这两个回目。
A .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和《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B .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和《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 降妖怪》
C .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和《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D .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和《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3)
片段(一)中,悟空离开唐僧的的原因是,从孙悟空的言行描写可以看出悟空是一个的人。
(4)
梳理片段(二)中悟空被赶走的情节,简要概括,完成下列填空。
悟空打死妖魔,为师除害→师父;→悟空;→师父怒怪悟空无礼→;→;→悟空无奈跪别师父。
(5)
下面对第④自然段中“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这句话的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唐僧已经不止一次赶走悟空,悟空实在忍受不了唐僧的啰里啰嗦和无端指责,只能生气离开师父。
B . 悟空几次三番寻找不能离开唐僧的理由,都被师父狠心拒绝,悟空不得不被迫离开师父。
C . 唐僧几次三番劝说悟空不能无故伤人性命,可是悟空不但不悔改,还强词夺理,师父实在无奈,只能赶走悟空。
D . 悟空厌恶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精,而且听信猪八戒的话冤枉自己,觉得取经没有希望了,决心离开师父。
(6)
对比阅读悟空两次“离开”事件,你觉得悟空两次离开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请你从两个片段中各找出一处描写进行对比,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悟空两次离开最大的不同是:
片段一中描写:
片段二中描写:
我的体会是:
答案: 【1】不知羞耻,卑鄙无耻。【2】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C
【1】嫌师父絮咶,受不得师父教诲。【2】脾气暴躁,生性顽劣。
【1】错怪,欲赶走悟空。【2】解释无果欲走,却念师父手下无人【3】悟空再次欲走,又担心师父会念《紧箍咒儿》;【4】师父越添恼怒,写下贬书;
B
【1】成长的变化。原来的悟空,师父只是责怪他一下他就受不了了,没有赶他走他却撇下师父走了;现在,为了帮助师父完成取经任务,哪怕师父一而再、再而三地赶他走,他也几次三番找各种理由不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师父。【2】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3】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4】片段(一)中,悟空嫌师父教诲,就使性子,不管不顾撇下师父。片段(二)中,师父多次逐他,他几次三番找理由不离开,师父一再恨逐,不得不被迫离开,还非要行跪别之礼,心里始终担心师父安危。由此可见,悟空已经对师父有了真正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不再任性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