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于公元前 3 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摘自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大运河的评价 (1) 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名称。 (2) 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名称:隋朝大运河 观点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工程必然泽被后世。)。 论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充分利用地势和河道,都江堰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体现了明显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间的水路交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生态的影响,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共存,至今仍造福人民。 结论:都江堰和大运河都是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其共同的修建理念值得后世借鉴。 观点2: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论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