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2005年底,52.7%的国家重点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0%以上。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滞胀”时期。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开始了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主要措施是,通过企业公开上市、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职工内部持股等方式,分批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通过放松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通过私有化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数量锐减,国有经济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占其GDP的比重降至6%左右。 ——摘编自赵世萍《美国、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原因与共同影响。 答案: 中国:扩大企业自主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英国:实现国企私有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自由竞争。 不同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英国: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 影响: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国企转型;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职能转换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