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1942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数额 26 100 1941年 1942年 美国对华“租借”物资 20 100 材料二:2005年,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尝试着不使用中国产品,并写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书,作者说:“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不管你多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躲开它们,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中国密切相关。” 材料三:美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很先进的程度,不能再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活跃在世贸组织中,于是美国对世贸组织发出威胁,要求其在90天内改变发展中国家地位规则,否则就会单方面采取行动,对美国这种任性狂妄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做出了强势回应,她很接地气的怒斥“做人不能太美国”。 (1) 从1941年到1942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呈现何种趋势?结合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 结合1979年以来的相关史料分析美国人感受到生活“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原因。 (3) “世贸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请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评析美国做法。 答案: 较快增长。原因: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坚持抗战,与美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美国的是“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表现,违背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利于中美双方及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
历史与社会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