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谴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
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
给语段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
“这个不幸的女人”的“不幸”遭遇是( )
A . 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她的亲人因病而死。
B . 在中国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4)
理解语段,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扬扬
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洋人的,警察的,群众的,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
(5)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的“中华不振”指的是( )
A . 中华人民不凶狠。
B . 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C . 中国不强势,没有话语权。
D . 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答案: 指望;训斥
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B
【1】C【2】D【3】A【4】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