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去看孙犁先生
付秀莹
早想去孙犁故里看看的。
大约,不单是因为孙犁先生的文采、人品和声名,也不单是为着我也是河北人,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滹沱河水的日夜流淌,都在我的魂里梦里了。然而,这心愿却是早就种下了的,埋藏了多年。丁酉年秋初,终于去了孙遥城村。
一路上,过城,经深泽,往安平。只觉得故乡辽阔,山河浩荡。盛夏已逝,秋天降临了。天空高远,苍茫。天底下,是大片的田野,色彩浓郁,质感粗粝,宛如颜料任性泼在画布上。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等待着收割。空气里流荡着秋的气息,饱满的,丰盛的,甘美的,仿佛是一个孕妇,安静而满足,带着沉甸甸的欢喜,还有微微的幸福的倦怠。有几块闲云,悠悠地飞过来,飞过去。这是北中国的秋光呀。
村子不大,有一种日常的悠长的散淡和静谧。三五村人在自家门口坐着,说闲话。见一干人来,竟然态度自如。人家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孙犁故里。不知道谁家的花生已经收获了,在街边晾晒着,湿漉漉的,沾着新鲜的泥巴。我们顺手抓一把,剥开壳子就吃。也没有人管。新花生的滋味,仿佛这新秋,丰美的,芬芳的,饱含着汁液,不是多么热烈,有一种羞涩的柔情在里面。
走着走着,迎面便是一座青砖院落,看上去,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北方民居的风味,黑的大门,门楣上书几个大字,孙犁故居,是莫言的手迹。进得门来,迎面是一个影壁,影壁前面种着一丛荷花。这个时节,荷花已经谢了,那荷叶倒是高高下下,青翠宜人,亭亭的,在风中微微摇曳着。叫人不由地想起那荷花淀上的盛景来,还有孙黎先生的名篇《荷花淀》里,那些纯朴勇毅的乡村女子们,有侠骨亦有柔肠,到底是燕赵大地哺育的女儿。
房子的格局是外院套着内院。外院有牲口房、磨房、门房、大车棚,还有孙犁先生的著作碑林。进了二门,便是内院了。内院有正房三间两跨,东西厢房,是极具中国风味的庭院。院子里种着两棵树,一棵石榴树,一棵枣树。屋门旁立着一只大瓮,是北方乡村常见的那种,黑色,有点笨拙,多用来盛水,也有人家用来盛粮食。这样的院落,这样的树,这样的青砖瓦房,秋风吹过,一院子树阴光影摇曳,恍惚间好像是回到了我的芳村。中国北方的乡村里,有多少这样的院落呢。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我不知道,这亲爱的乡村院落,是不是会感受到,一个乡村游子内心里剧烈的摇晃。
卧室在里屋。炕是那种北方乡村特有的土炕,铺着家织的粗布炕单,蓝白相间的格子,朴素而明快。炕上摆着一张小炕桌,上炕的人须得盘腿而坐。炕柜上放着几床被子,叠得整齐清爽。也是蓝白格子粗布被面,白被头。也不知道,这被子是不是就是主人当年的旧物。这种家织的粗布,我是熟悉的。那时候,乡下的女子,谁不会纺棉花织布呢。我很记得,母亲就有一双织布的巧手。那种古老的织布机上,牛角梭哗哗哗哗飞来飞去,是那种民间劳作的欢腾和热闹。布匹下了机子,还要染色。这种蓝白格子,是最经典的图案。几年前,我从老家带来一块,一直放在北京家中的衣橱里。那是母亲在世时亲手织的,带着她的手泽,还有流年的消息。我常常拿出来,看一番,念一番。北方的乡村女性,虽说是荆钗布裙,却细腻幽微。一颗蕙心一腔柔肠,怕是都在这飞针走线的经纬之间了。难怪孙犁先生笔下有那么多好女子,叫人心心念念难忘。柜子里,是孙犁先生的一些旧物,穿过的棉袄,戴过的帽子,那副著名的套袖,蓝色的旧套袖,铁凝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而今,他们安静地在这老屋里守候着,仿佛是在等待着有一天,旧主人风尘仆仆归来。
窗前的花池里种着一大丛花,灼灼的开得正盛,却叫不上名字。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垂下来,把那枝条都坠弯了,只好用几根竹竿支撑着。枣树上也结了很多枣,繁星一般,在枝叶里闪闪发亮。河北乡下有句话,七月十五红半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儿。那枣们虽刚红了半圈儿,却又甜又脆,十分馋人。微风吹过,有熟透的枣落下来,噗的一声。
树犹在,而人已远行了。秋风浩荡,吹过村庄,吹过田野,吹过这简朴的农家小院。中国有多少这样的村庄呀。多少小民百姓在村庄里,世代更替。永世的悲欢,隐秘的心事,都终被秋风吹散。散了,再也寻不到了。而文学,是抒发,是想象,是铭记。是我们曾来过这人世一遭、不容篡改的凭据。这普通的北方乡村的院落,简朴,恬淡,沉默,然而,它注定是要留在中国文学史的书页间了。
想起来书房里,孙犁先生手书的那块匾额:大道低回。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用两个“不单是”交代了自己和孙犁先生的渊源,以写自己想去孙犁故里的心愿由来已久引出参观孙犁故居一事。
B . 文章以空间为序描写故居,从外院到内院,从卧室到窗外,简笔勾勒和细致刻画相结合,写出了这个院落给人的强烈感受。
C . 文中描写故居窗前的繁盛秋色,重点描绘了果实满树的景象,渲染出乡村秋收季生机勃勃的氛围,表达作者内心的欣慰与喜悦。
D . 本文既写景状物,也写人叙事,语言清新淡雅、生动形象,第一人称的叙述亲切动人,于质朴自然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沉情感。
(2)
作者在描写故居旧物时,插入对母亲织布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
围绕“秋天去看孙犁先生”,文章是如何展开叙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C
①表现出孙犁故居普通寻常的特点,烘托出故居主人平实低调的形象。②照应了文中孙犁先生笔下对燕赵大地哺育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孙犁先生塑造并赞美优秀女性的文学创作风格。③赞美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表达对孙犁的怀念赞美。
①先写去往孙犁故里。描写丰收季节的北中国风光和初到孙犁故里时所见散淡静谧的秋日乡村光景;②再写参观故居小院。表现了孙犁故居的质朴寻常,让人感到亲切、熟悉;③最后抒发参观感受。表达对孙犁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先生用文学记录村庄往事、书写平常生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