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冬奥会为契机,“冰雪经济”呈现“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的好势头。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财政预算投入资金约为15.1亿美元,其中65%来源于社会投资。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办城市,随着运动场馆和设施的不断建成,近年来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不断升温,直接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领域的消费。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冰雪运动装备研发企业入驻,产生了一批以滑雪为服务内容的教育培训、旅游租赁等新兴行业,构建了集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等冰雪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冰雪全产业链。并积极探索小型国际循环,努力与传统冰雪体育强国接洽交流,加强招商引资。截至2020年底,该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1项,落地项目69项,总投资334.34亿元。
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召开,冬奥会的举办必将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的支撑。
材料二:
“中国风”元素在本届冬奥会中实力“抢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采用中国的国宝熊猫形象和中国传统灯笼形象,还结合了中国的剪纸艺术;冬奥体育图标的设计将篆刻与汉字相互融合,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遥相呼应;冬奥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中融入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建筑灵感正是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冬奥火炬“飞扬”的设计遵循“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螺旋上升式主体造型,犹如飘舞的彩条;奥运奖牌的设计也别有深意,其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壁,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出“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团结世界人民。可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冬奥会的举办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作用。
(2)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理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是一场文化盛宴”。
答案: ①政府财政支出,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扩大运动场馆和设施的供给,有效供给的扩大,刺激居民冰雪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质量,扩大消费规模。②消费需求的升级,能带动冰产业的发展,促进冰雪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其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冰雪全产业链。 ③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国内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④积极探索国际循环,努力与传统冰雪体育强国接洽交流,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促进国家交流与合作。
①冬奥吉祥物、图标、场馆、火炬、奖牌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其深厚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冬奥吉祥物、图标、场馆、火炬、奖牌的设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北京冬奥会奖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运文化元素相结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