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夸父逐日》,完成练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晨太阳才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就在这时,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1】夸父临死前抛出的( ),变成了一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A.斧子 B.手杖 C.锄头 D.弓箭【2】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用“√”选出。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大自然。( )②热爱光明,憎恶黑暗。( )③有理想,有抱负。(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1】B【2】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3】①√②√③√【4】决心大或不自量力。【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定位和抓取能力,以及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从段落中找出相关词语即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可知该题正确答案为“手杖”。【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文章第一段点明了夸父追日的原因,对太阳的升起落下充满疑惑同时想让太阳固定在天上给大地永远的光明。所以根据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3】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从夸父追日的原因以及为了追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看出他是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4】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识记、理解能力。夸父逐日: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