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材料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本次贸易摩擦的关注焦点。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及关联产业的巨额隐性收益。自1992年中国扩大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相应的生产产能也转移到中国,尤其是终端环节。中国大量进口零部件等半成品,经过组装后再出口到全世界。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部分是由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额的份额较大,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大部分收益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很少的加工收益。因此,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创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同时,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增加了美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民财富。(摘编自许宪春《从贸易总值统计角度观察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材料三:美国在华的大量投资,为美国企业在资源和人力上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些虽然都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不是中美经贸间的矛盾。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上升,并逐步进入美国占有传统优势的精密制造、创新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对美国企业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冲击,引发了美国商界的复杂情绪,加剧了双边贸易摩擦。(摘编自《详解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一—比你以为的更复杂》)材料四:中国的对外贸易有着美国无可比拟的量的优势。同样的贸易制裁额度,在中国对美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小于在美国对华出口中所占比例,因此,就贸易本身而言,中国与美国相比有更多底牌。此外,美国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中国对外贸易正走向多元化。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密切。中国已经同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欧洲同是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重要支持力量,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尽管中欧之间同样存在贸易失衡的问题,但双方均选择以多边而非单边的手段解决贸易争端。国内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为中国带来了充分的磋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消费市场日益壮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电子商务解决了传统贸易下地理距离的局限性,消除了国家壁垒,将各国更紧密地联在一起,全球的商品、要素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流通。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牌: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增加进口妥善解决贸易摩擦。(摘编自关照宇《应对贸易战,中国有筹码》)【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次中美贸易战由美国挑起,美方在关税金额上持续加码,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中方则毫不示弱,积极反击,但基本保持与美对等额度,理性克制。B. 美方的对华征税清单中,不仅有钢铁、铝这样的原材料产品,还有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产品,甚至还对中兴这样的企业进行制裁,令人关注。C. 中方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大豆、高粱这样的农产品,也包括汽车、飞机这样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如果美方坚持打贸易战,中方称可能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D. 自2018年3月中美展开贸易博弈以来,两国有多次交锋,也展开了多次谈判磋商,双方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有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贸易差距。【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对华贸易的大数额逆差,并不就意味着美国在双边贸易处于劣势地位,其实双方是互利共赢的。B. 中美目前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来是因经济差异,但实际上不是,它是由多方面深层的政治原因造成的。C. 中国产品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增加了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一张底牌。D. 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交往极为密切,双方都愿意选择协商共赢的非单边手段,成功解决了各种贸易。【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中国是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
答案:【答案】【1】D【2】A【3】①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②平等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③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解析】【1】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项“双方诚意十足,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错,材料一中5月17日,美国众议院宣布维持对中兴的制裁,可见中方对美诚意十足,但是美方却并不见得。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据“这些虽然都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但由于影响了美国的制造业岗位,遭到了大多数美国蓝领工人的反对,这本质上应归因于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可见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根源并不全然在政治方面。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催生的进口欲望”,“使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了一张底牌”,增加的底牌是中国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而不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在国内的销售。D项,“解决了各种贸易争端”表述绝对化。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通过材料一图表可以看出,“3月8日,美国决定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中国则在3月23日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分别加征15%和25%的关税。4月4日,美国公布301调查征税清单,……中国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飞机等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对等,采取加征25%关税措施”,可见美国每一次挑起贸易战,中国都在积极应对;通过材料一图表“2018年5月15日至19日,刘鹤等赴美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可见中国通过谈判减少双方分歧,寻求解决办法。由此可总结出“正视中美贸易摩擦,理性应对,中国不主动挑起贸易战,但也不惧怕贸易战”“平等谈判,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和摩擦问题”;据“中国将采取实质性措施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可总结出“采取积极的态度缩小双方贸易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