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般地说,对外贸易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具有一种积极的刺激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和近代化的程度与对外贸易也是分不开的。尽管整个近代中外贸易结构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的中外贸易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不可否认的刺激和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在近代中国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可是中国封建王朝和以后的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利用好这一杠杆。然而,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摘编自朱秀琴、张宏文《略论近代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合理、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答案:【答案】以下示例仅作参考,不是唯一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示例一:近代中外贸易促进中国社会转型。经济: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外贸易急剧增长,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政治:中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出现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新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到维新派的维新思潮,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促进思想的近代化、理性化、科学化,推动了思想启蒙。总之,中外贸易虽然是列强侵华的体现,但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示例二:近代中外贸易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消极影响。经济: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国资本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特权,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为了扩大中外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导致中国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思想:伴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侵蚀,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以配合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侵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总之,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实质上是中国不断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过程,大大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示例三:近代英国的对外贸易推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经济: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参与贸易竞争,并利用殖民扩张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率先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政治:贸易发展带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断壮大,推动了1640年反对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断发展完善。思想: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并广泛传播,大大推动了思想解放,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总之,近代英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英国的社会转型。示例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推动了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说明: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五: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带来社会转型。(说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三个要素:①论点(观点)应明确、清楚;②论证、证据(史实)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注意史论结合;③ 升华,对论点进行总结。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的信息,围绕“对外贸易和社会转型”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如近代中外贸易,“客观上还是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本题史实不限,古今中外均可引用;论题开放,既可谈对外贸易推动社会转型,也可以论证其阻碍了社会转型,还可以换个角度谈社会转型推动了对外贸易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