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材料 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中国各政治派别也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和探索,有学者归纳其历程具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2)一致性;(3)开放性;(4)层次性;(5)继承性。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为何具有以上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
要求:从以上五个特征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参考答案示例: 广泛性: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主张,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光绪帝主持百日维新,清末实行新政;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分别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由此可见参与阶层的广泛性。 一致性:外国的侵略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包括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以救亡图存方面具有一致性,体现了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开放性:随着国门被打开,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眼界进一步开阔,更加深入地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也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由浅入深,从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器物层次到甲午战后的制度层次再到思想文化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属性的差异。 继承性:各政治派别先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进而发展资本主义以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