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艺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阵营。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之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施琅再次降清。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台湾郑克塽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塽投降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台湾后,施琅认为,台湾乃娶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照帝决心留守台湾,并于1684年(康照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的田产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展土地的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后世对于施琅评价,民间有较大争议,传统史学家也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在国家统一方面所做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析施琅为什么在后世的评价不高。
答案:【答案】(1)贡献:以武力为基础和平招抚统一台湾;力主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对西方侵略者保持高度警觉。(2)原因:施琅反清降清,反复无常,与传统文化倡导的气节相悖;清朝是异族统治,降清攻台出卖汉族利益;降清攻台掺有个人恩怨;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功绩巨大,后人同情台湾郑氏;施琅在台夺占田产,聚敛私产。【解析】(1)根据材料“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获康熙帝同意”等信息可知以武力为基础和平招抚统一台湾;根据材料“统一台湾后,施琅认为,台湾乃娶害之地……设立台湾府”可知力主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根据材料“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可知对西方侵略者保持高度警觉。(2)根据材料“随郑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阵营”“施琅再次降清”可知施琅反清降清,反复无常,与传统文化倡导的气节相悖;根据材料“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的田产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展土地的半之多”可知施琅在台夺占田产,聚敛私产;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施琅降清攻台出卖汉族利益、降清攻台掺有个人恩怨、后人同情台湾郑氏等方面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