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袁枚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连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适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B. 颈联两句虚写,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C. 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D. 本诗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却无一句直接表达此意,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的诗论理念。【2】请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的妙处。
答案:【答案】【1】B【2】(1)视听结合,幽凉的月色,令人沉醉的笛音,有如临其境之感;(2)炼字精妙,用一“凉”字,既写出了月光清寒,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极富表现力;(3)情景交融,笛声在清冷的月色中更添凄怨,吹笛人的不遇之伤尽融于景中。【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两句虚写”错误,从诗中来看,“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这两句主要是实写,前一句是写笛声,后一句是写藕香。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的妙处”,然后分析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该景有何特点,使用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该句是写……,使用……手法,运用……词,描绘了……景,表达了……情。“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前一句写月色,后一句写笛声,从感官角度来看,这里使用视听结合的技巧;“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古诗中的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这里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从用词角度来看,前一句中的“凉”应是语含双关,既是写月色之清寒,也是写内心之伤感。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