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檀,字众美,京兆人也。檀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唐中和中,太祖镇大梁,檀为小将。四年,汴将杨彦洪破巢将尚让、李谠于尉氏门外,檀在战中,摧锋陷阵,遂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光启二年,从胡真击淮西之众,解河阳之围。蔡贼张存敢乘乱据洛阳,檀与勇士数十人潜入贼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大顺元年,从庞师古渡淮深入,讨孙儒之乱,夺部伯堰,破高邮军,檀奋命击贼,刃伤左臂。未几,迁顺义都将。天复中,从太祖率四镇之师围凤翔,以迎昭宗,屡立戎效,迁左踏白指挥使。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郡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与晋人战于柏乡,王师败绩,河朔大震。景仁余众为敌骑所追,檀严设备,应接败军,助以资装,获济者甚众。俄而晋军大至,重围四合,土山地穴,昼夜攻击,太祖忧之。檀密上表,请驾不亲征,而悉力枝梧,竟全城垒。贞明元年三月,魏博军乱。六月,晋王入魏州,分兵收下属郡,河北大扰,檀受诏与开封尹刘郓犄角进师,以援河北。檀攻澶州魏县,下之,擒贼将李岩、王开关以献。檀密疏请以奇兵西趣河中,自阴地关袭取晋阳,末帝许之,即驰兵而去。二年二月,师至晋阳,昼夜急攻其垒,并州几陷,既而藩将石家才自潞州以援兵至,檀引军大掠而还。寻授天平军副大使。先是,檀招诱群盗,选其劲悍者置于帐下,以为爪牙。至是,数辈窃发,突入府第,檀素不为备,遂为所害,时年五十一。(选自《旧五代史・王檀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郡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B. 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郡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C. 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都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D. 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郡接淮戎/旧无璧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兆,古代某段时期将京城所在的地区称为京兆。B. 太祖,庙号,亦称“大祖”,主要用于皇帝追授先祖。C. 表,文中指古代的一种文体,给皇帝的书信、奏章。D. 河北,古代指黄河以北地区。不同于现在的河北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檀作战勇敢。大顺元年,他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河深人敌境,讨伐孙儒的叛乱,奋力攻打贼军,被刀砍伤左臂。B. 王檀屡次进谏。他请求太祖不要亲自出征,尽力抗拒;上书请求率领奇兵向西奔赴河中,从阴地关袭取晋阳C. 王檀关心同僚。王景仁和晋人作战被打败,遭骑兵追击,他积极接应,资助其装备,救下了很多王景仁的部下。D. 王檀富有胆略。他从被招诱过来的群盗中挑选凶悍的人,作为自己的帮手,这些人在其管束之下,不敢越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檀在战中,摧锋陷阵,遂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2)檀与勇士数十人潜入贼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
答案:【答案】【1】 C 【2】 B 【3】 D 【4】 (1)王檀参战,冲锋陷阵,于是被梁太祖赏识,逐渐受到提拔任用。(2)王檀与勇士几十人暗中进入贼军军营,拦截贼军军需,张存敢逃跑。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檀以偏师收复密郡”的意思是:王檀率领部将收复密郡。句中“檀”作主语,“收复”作谓语。“密郡”作宾语。语意流畅,语法合理,故应在“密郡”后停顿,排除AB项。“六旬而毕居民赖之” 的意思是:六十天修成,百姓有了依靠。“居民”是指当地老百姓。中间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D项。故本题选C项。【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主要用于皇帝追授先祖”错误。应是常用于开国皇帝身上。故本题选B项。【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这些人在其管束之下,不敢越轨”不合文意,从文中“数辈窃发,突入府第,檀素不为备,遂为所害”来分析,这些人先不敢越轨,但后来暗中起事,将王檀杀害了。故本题选D项。【4】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遂”:“于是”;“为……所”:“被”;“蒙”:“受到”;“擢”:“提拔任用”。第二句关键点:“潜”:“暗中”;“邀”:“拦截”;“遁”:“逃跑”。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王檀,众美,京兆人也。檀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唐中和中,太祖镇大梁,檀为小将。四年,汴将杨彦洪破巢将尚让、李于尉氏门外,檀在战中,摧锋陷阵,遂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光启二年,从胡真击淮西之众,解河阳之围。蔡贼张存敢乘乱据洛阳,檀与勇士数十人潜入贼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大顺元年,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河深入敌境。讨伐孙儒之乱,夺取部伯堰,攻破高邮军,王檀竭尽全力攻打贼军,被刀砍伤左臂。不久,升任顺义都将。天复年间,跟随梁太祖率四镇军队包围凤翔,来迎接唐昭宗,他多次立下军功,升任左路白指挥使。跟随梁太祖在青州攻打王师范,王檀率领部将收复密郡,于是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郡城靠近淮军,军队原来没有营寨,于是他率领男子修筑环城,六十天修成,当地百姓有了依靠,增加他检校司空一职。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和晋人在柏乡交战,朝廷的军队战败,黄河一带非常震惊。王景仁的残兵被敌人骑兵追击,王檀严设防备,接应败军,资助他们装备,获得救助的人很多。不久,晋军大量来到,重重包围,堆土山挖地洞,昼夜攻击。梁太祖很担忧这件事,王檀秘密上表。请求梁太祖不要亲自出征,而尽力抗拒,最终保全丁城垒。贞明元年三月,魏将军发生叛乱。六月,晋王进入魏州,分兵收取附属各部,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的动乱,王檀接受朝廷的命令和开封府尹刘郓分兵进军,来救援黄河以北地区。王檀攻打澶州的魏县,魏县被攻下,擒获敌军的将领李岩,王开关献给朝廷。王檀秘密上书请求率领奇兵向西奔赴黄河以南,从阴地关袭击攻取晋阳,梁末帝同意了这件事,王檀立即率领骑兵离去。二年二月,军队到达晋阳,昼夜攻打晋阳营垒,并州几乎失陷。不久藩将石家才从潞州率援兵赶到,王檀率领军队大肆掠夺而回。不久被任命天平军副大使的官职。在这之前,王檀诱降了其他盗贼,挑选其中强劲凶悍的人安置在手下,作为帮手。到这时,有几人暗中起事,实然闯入府中,王檀向来不对他们设防,于是被杀害,当时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