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开国大典》(节选)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擎的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填空: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的场面,重点了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可以说他们是十万群众的缩影。【2】用“ ”画出片段中一个比喻句。用“﹏﹏﹏”画出片段的中心句【3】如果把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
答案:【答案】【1】 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 工人队伍 郊区农民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3】不好,因为“直奔”会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理解能力。从“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以及后文内容来看主要写了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的场面。从“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和“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重点写了工人队伍、郊区农民的代表,也是十万群众的缩影。【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比喻修辞的辨析。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从“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来看把天安门广场比成了海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多的样子。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心句的掌握。“中心”依《现代汉语》的解释是“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旧有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有一个提法——中心思想,它包括两部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即写作目的)。所说的“中心”就是“中心思想”的前半部分,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从“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以及后文内容来看主要写了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的场面。同时也是文章的中心句。【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替换或删除。这类题首先要先进行判断,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找出与之照应的部分,如果能照应就可以替换或删除,反之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