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土壤中放线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系列稀释→涂布平板→恒温培养→观察菌落→菌种纯化。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时应选择有机物含量丰富且疏松的土壤,可判断大多数放线菌属于____(填“需氧菌”或“厌氧菌”)。将1g土样放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再取1 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则该试管中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倍。(2)高氏1号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常用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____。(3)在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时,为减少细菌和真菌的干扰,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率,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在培养基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4)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应____(填“低于”或“高下”)细菌的培养温度。(5)筛选放线菌可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菌落特征主要包括____(答两点)等方面。(6)分离得到土壤中的放线菌后,可利用____法对菌种进行纯化。
答案:【答案】需氧菌 103(或1000) 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或选择作用) 低于 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 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 【解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据实验流程,回顾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等相关知识,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解答。(1) 疏松的土壤富含氧气,据此可判断土壤中的大多数放线菌属于需氧菌。将1g土样放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制成的是100倍的稀释液,再取1 mL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则该试管中稀释液的稀释倍数为100×10=1000倍。(2) 微生物的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都是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3) 在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其目的是:为减少细菌和真菌的干扰,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率,据此可推知:重铬酸钾在培养基中所起的作用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放线菌起到选择作用。(4) 细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在30℃~37℃,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在25℃~28℃。可见,放线菌的培养温度一般应低于细菌的培养温度。(5) 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和隆起程度等方面。(6) 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