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请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甲区的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4)图示地区水资源短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答案】(1)水土流失严重(2 分),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4分)(2)甲区域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6分)(3)流量变小,原因:MN 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从收支两方面来作答,共6分)(4)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浪费,防止水污染;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等。(4分)【解析】试题(1)读图,M河是黄河,M点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夏季多暴雨,地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侵蚀作用强烈。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所以最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2)读图,结合所学分析,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缺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量大。所以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是流量变小。(3)图示区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包括在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浪费,防止水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等。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