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小学
数学
题目
一根钢管的外直径是10厘米,壁厚2厘米,长6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答案】V=3014.4立方厘米【解析】由钢管的体积是外圆柱的体积-内圆柱的体积,根据外直径是10厘米,内直径是10-4=6厘米,求出即可。d=10(厘米),r=5(厘米)S=3.14×52-3.14×(5-2)2=3.14×25-3.14×9=3.14×(25-9)=3.14×14=50.24(平方厘米)V=50.24×60=3014.4(立方厘米)答:体积是3014.4立方厘米。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数学 试题推荐
数学 试卷推荐
2018-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专题训练4
2018-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考题4
2019年二年级数学前半期单元测试完整试卷
2020-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测评卷
2018-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调研数学免费试卷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单元测
河北2019年五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在线答题
2018年至2019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基本图形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2019年下册)免费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题带参考答案
最近更新
设锐角q使关于x的方程有重根,则q的弧度数为 [ ]A. B。 C。 D。
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NaOH C.H2SO4
已知函数,则的值是 ★ ;
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 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 cm的立方体中含有
(2015湖北襄阳)写作与表达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
食品吸潮和吸氧后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食品保质期.通常在包装袋中加入1小包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食品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
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提高 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C.盐和冰发生化学
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侍中、常侍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秦朝三公
细菌、蓝藻、支原体、酵母菌、小麦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核糖体 C.细胞膜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越长城之限
Here is a letter _____ you. Who is it_____? A. from; to B.
下列关于铁、铝、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金属 B.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D.都
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和AlCl3三种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同分异构体中,有醇、酚、酯类物质 B.1 mol 最多能与4 mol NaOH反应 C
35.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我们选择较_________(选填:“厚”、“薄”)的______
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