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与服务进行支付结算的一种方式。材料一:当前,移动支付在中国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人们“挥挥手机”就可以乘地铁、购物、交水电费、买门票、预定车票和酒店……手机支付,无需收钱找零,消费者和商家都感觉方便快捷,互惠互利。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市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2017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预计将超 90万亿元。一批国内支付企业带着经验和技术随中国游客“出征”海外。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已经覆盖了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商户,支持十几种外币直接结算。在“无现金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如果说西方国家定义了信用卡支付时代,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定义全球移动支付时代。材料二: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目前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部分消费者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和发展。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支付方的权利和义务尚不明确,容易引发沉淀资金、洗钱等金融法律风险。移动支付涉及移动运营商、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多个行业,不同部门制定的行业政策和规范侧重不同,甚至会出现冲突,由此带来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操作不规范、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大、盈利困难。移动支付交易双方也可能出现信用缺失,相互欺诈,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带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移动支付还面临交易被篡改,手机中毒,以及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和防范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答案:【答案】(1)①有利于消费者减少现金使用、方便生活,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②有利于商家(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便于掌握消费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③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①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引导行业统一技术标准和行业操作规范,降低运营成本;给予企业财政信贷支持和税收的减免优惠。②企业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和移动支付的安全性。③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解析】本题以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与服务进行支付结算的一种方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角度,设问指向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角度,设问指向如何解决和防范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本题可以从国家、企业、劳动者角度分别展开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