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科研人员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研究甲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1)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处理蚕豆,一段时间后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植株上典型叶片的大小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甲醇可促进蚕豆叶片生长,因此选取此浓度甲醇进行系列实验。(2)研究发现,喷施甲醇能增加气孔导度,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由此推测甲醇处理增加了________量,使在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速率提高。(3)为深入研究甲醇促进气孔开放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分别提取了甲醇处理前与处理2h、6h后叶片细胞中的一种调节气孔大小的F蛋白,用________法来特异性检测蛋白质的产生,其表达的量可通过特定的方式显现,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图3(4)已有研究表明F蛋白可与细胞膜上H+—ATP酶结合。研究者制备了膜上含H+—ATP酶的小囊泡,并在小囊泡内加入特定荧光染料,质子与荧光染料结合可引起荧光猝灭。在含有上述小囊泡的体系中加入ATP和H+,测定小囊泡内特定荧光的吸光值,得到图3所示结果。由图可知细胞膜上H+—ATP酶的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3)、(4)研究结果,推测甲醇处理叶片可以通过以上两项生理过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保卫细胞的渗透压,从而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增大。 答案:【答案】2% CO2吸收 叶绿体基质 抗原—抗体杂交 甲醇处理可促进叶片细胞中F蛋白基因的表达,且处理6h比2h效果好 催化ATP水解 转运H+ 增加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醇的浓度,因变量是植物叶片的大小,当甲醇浓度为2%,叶片变大,而当甲醇浓度为10%,叶片变小。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醇处理的时间,因变量是F蛋白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F蛋白逐渐增多。图3中随着甲醇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吸光值减小。(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当甲醇浓度为2%,叶片变大,而当甲醇浓度为10%,叶片变小,因此应该选择浓度为2%的甲醇进行系列实验。(2)根据题意分析,喷施甲醇能增加气孔导度,则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加快,进而提高了叶片的光合速率。(3)检测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随着时间的延长,F蛋白逐渐增多,说明甲醇处理可促进叶片细胞中F蛋白基因的表达,且处理6h比2h效果好。(4)根据题意分析,质子与荧光染料结合可引起荧光猝灭,而图3显示随着甲醇处理时间的延长,相对吸光值减小,说明质子氢进入了囊泡,进而说明H+—ATP酶具有运输H+的功能;同时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为H+的运输提供能量。(5)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甲醇处理叶片可以通过以上两项生理过程增加保卫细胞的渗透压,从而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增大。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