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历程中科学家做的三个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得出实验结论;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三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_______的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氧气的场所) 好氧细菌的分布 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厌氧细菌 实验一和实验二 实验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 暗反应中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 【解析】据图图一是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且光照是光合作用必须的条件;图二是萨克斯用半叶法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中的氧,而不是二氧化碳中的氧。(1)实验一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水绵有细长螺旋带状的叶绿体,便于观察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释放部位,故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得出实验结论;叶绿体受光部位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说明该细菌不适宜生活在有氧环境,则最可能的原因是选择的实验材料是厌氧细菌。(2)实验一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部位好氧菌聚集,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光照,实验二中遮光的部分无淀粉产生,有光的部分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合成淀粉,实验三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中的氧,而不是二氧化碳中的氧,故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二植物的叶片中本来就有原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需要先进行暗处理把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故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实验二。(3)实验三探究氧气中氧的来源过程中,用放射性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及二氧化碳中的氧,应用的实验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该实验中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实验中水用放射性同位素18O标记的一组为18O2,另一组为普通的O2,故可通过比较 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如用放射性的14C研究暗反应中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C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