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在1875年“马嘉理”事件和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处理和规定当中,郭需焘因时事需要出使英国,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先人一步,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的超越。他说“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郭禹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摘编自刘平《郭荡焘出使英国述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6年郭嵩焘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的历史功绩。 答案:【答案】(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地被引入国际外交体制之中;洋务运动的开展,对外活动的增多;中英外交争端的出现。(2)评价:以“本末观”代替“体用观”,超越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对时势的反思走在时代的前列;建议设立新加坡领事馆,主张各国平等交往,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利于接轨国际外交规则,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深化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洋文明的认识,为中国时人更进一步地理解西洋文明奠定了基础。【解析】(1)依据材料中“马嘉理”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津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以及洋务派对外交往的态度等综合归纳即可得出其背景。(2)依据材料中“郭嵩焘先人一步,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的超越”“郭嵩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嵩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嵩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主张以“本末观”代替“体用观”,超越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对时势的反思走在时代的前列;建议设立新加坡领事馆,主张各国平等交往,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接轨国际外交规则,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深化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洋文明的认识,为中国时人更进一步理解西洋文明奠定基础。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