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孩子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C.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D.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相关方面知识的积累。A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全文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B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文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C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文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D项: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文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
语文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