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粮食问题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
材料一:①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积累了大量的钱粮。②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水稻的产量大大提高。③明代,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到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④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⑤唐玄宗在位前期,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⑥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介绍大量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了农民的生产实践。
材料二:15世纪以后,世界上许多植物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土豆和玉米作为充饥食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变种小麦取代了传统小麦,大大提高了产量,逐渐取代黑麦、大麦、燕麦在主食中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三:1650-1860年英国小麦的亩产量(单位:蒲式耳)(蒲式耳为计量单位)
时间
亩产量
亩产量
1650-1733年
18.9
17.6
1768-1771年
23.7
21.5
1794-1810年
26.4
23.6
1860年
28
25
材料四:
时间
人均占有量(公斤/人)
粮食总产量(万吨)
1976年
305.5
28631
1978年
316.61
30477
1984年
390.3
40731
2009年
397.7
53082
2019年
474.16
66384
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使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的广泛推广有了自由的政策空间,科学种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成就在全国传播开来,各种高产优良品种育成并推广,使得整个中国农业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江小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
材料五:近年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就致力于“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可让亿亩荒滩变粮仓。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中国能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洪涝、地震,甚至是突发性疾病,我们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而且他表示,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发展杂交水稻,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1)
将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不得每空多选、少选、错选)
新作物的传入促使粮食产量提高:
农学著作为粮食种植提供了经验:
统治者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保障: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5世纪以后欧洲粮食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依据材料三,写出17--19世纪英国粮食亩产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及历史背景。
(4)
依据材料四,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认识。
答案: 【1】②③【2】④⑥【3】①⑤
变化:食物品种增加;主食结构改变。原因: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的传播,新品种传入。
趋势:粮食产量增加。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变化: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增加,粮食总量增加。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技术保障等。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国际合作等。